首页 本馆概况 党建专栏 活动开展 非遗专栏 艺术欣赏 网上培训 网上展厅 视频影像 请您留言
· “千年运河 文脉共生”杭州赴枣..
· 我馆荣获“枣城有戏 百团汇演”..
· 枣庄职业学院君山书院师生到我馆..
· 古城景区里的广场舞大赛是什么样?
· 舞动齐鲁风 情系千万家 | 我..
· 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到枣庄市文化馆..
· 共探曲艺发展新路径 枣庄曲艺亮..
  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-> 非遗专栏->  

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(运河号子)

发布时间:2014/6/13 17:29:45  浏览次数:2148   

台儿庄的运河船工号子也称“粮米号子”,伴随着大运河流传了数百年。起初,和其他一些艺术形式一样,是船工们根据特定的船上劳动而随意创作的简单的号子,大多没有固定的词,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添加,随着历史上运河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,运河号子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。它与运河沿岸的万家渔火、笙歌管弦一起,共同构成了运河沿岸的一种特色文化。可以说,船上有多少道操作工序,便会有多少种船工号子。最常用的有:1、打蓬号;2、冲号(也叫四六八句);3、打锚号;4、拉纤号;5、撑篙号;6、拿篙号(也叫缆头号);7、摇橹号;8、搅关号;9、打招号;10、吊货号;11、架包号等。









 










 版权所有:枣庄市文化馆 电话:0632-8799717  地址:枣庄市薛城区民生路与永兴路交叉口枣庄文化中心  鲁ICP备2021028179号-1技术支持:前沿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