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镇驻地即沙沟东村、沙沟西村是“人灯舞”的流传地。关于 “人灯舞”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评政论业,友善讥讽。在明末清初时沙沟三村就有杜家人灯”、“刘家人灯”、“段家人灯”,还有一些“杂姓人灯”之说。 是“人面舞”或是“祭祀舞”延续。活动多在农闲季节和春节前后,尤其是在正月十五的元霄节上,更是“人灯舞”演出的最佳时候。有“单人灯”、“双人灯”、“群体人灯”。
人灯舞属百姓自娱自乐的民俗游艺活动。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,出现了一些带有艺术性的造型:队形穿插;反正圆场;跳跃狂舞;高底对视等动作,给人们一个陶冶情操、美的感受,享有和谐平安,无忧无虑的幸福氛围。“人灯舞”演出时的伴奏很简单,用的是民族器乐,有:大盘鼓、小堂鼓、云锣(中锣与交音锣)、云钗、铙䥽、二锣等。人灯舞道具制作:利用陶泥罐作“人灯”的头顱,在陶泥罐上刻制出人面五官来,要比一般人的头顱大的多,“人灯舞”的道具除头顱以外,还要有一件特制的大长褂(袍子)、礼帽、双人长条橙、蜡烛、细绳、红、绿、白纸、各种颜料、画笔等。
特征之一是人们依赖于这种表演形式,来解除那些迷惑不解的困扰;祈求幻想中的福贵;追求生活中的吉祥;讥讽社会上的丑恶;铲除阴暗中的鬼怪。这些,是其它民间艺术活动所不能代替的,也是人们生存向往的一种精神寄托。之二,“人灯舞”的表演道具与其它民间艺术形式不同,它所表演的动作是横冲直撞,跳跃筼头,窜大街、走小巷,野坟地里驱鬼。舞台之上它充分利用道具的优势,面目狰狰恐怖,红眼绿鼻子,身材特别高大,百米之外清晰可见,表演者如果举起托有陶泥罐制作而成的头顱长条凳,高度可达三米之多;如果表演者跳跃喷火,甩开身躯,阔平双臂,身宽也能达到近三米,所以,在表演的时候,特别引人注目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