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本馆概况 党建专栏 活动开展 非遗专栏 艺术欣赏 网上培训 网上展厅 视频影像 请您留言
· “暑期艺术奇旅” 启幕 奏响夏..
· 2025年山东省第三届文化馆(..
· 喜报 | 我市6幅农民画作品闪..
· 2025山东省“百团汇演”暨枣..
· 喜报 | 枣庄市文化馆群星舞蹈..
· “江河石语·艺颂党恩”自然艺术..
· 喜报 | 山东省少儿大画廊优秀..
  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-> 非遗专栏->  

枣庄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(高派山东快书)

发布时间:2014/2/26 11:05:02  浏览次数:3109   

高派山东快书的发源地是枣庄市薛城区,代表人物是高元钧。高派山东快书是曲艺门类中具有影响力的曲种,表演简单,一人多角色,一付竹板,一付钢板,走到哪里即可演出。

山东快书的渊源众说纷纭,据高元钧介绍:其一,产生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刘茂基,他根据流传在民间的武松的故事编成书段,逢集赶会时,以一种说“热闹”的方式演说故事;其二,清朝咸丰年间有位叫赵大桅的人,为生活所迫赶集卖艺,编一些顺口溜式的唱词来说唱武松的故事。后来,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加,他借鉴了“山东大鼓”、“河南坠子”、“山东琴书”等一些艺术门类的元素。还有另一种说法,据山东快书老艺人周侗宾、傅永昌介绍:清道光六年,有落地举子36人,归途雨阻临清,为发胸中不平,以民间广为流传的梁山好汉武松的故事为依据,编成《武松传》演唱,后作者之一的李长清的表侄傅汉章得《武松传》后,潜心研究,又进行加工,于道光十九年在曲阜林门会,正式“撂地”演出。



 版权所有:枣庄市文化馆 电话:0632-8799717  地址:枣庄市薛城区民生路与永兴路交叉口枣庄文化中心  鲁ICP备2021028179号-1技术支持:前沿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