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期课程特邀"鲁南面塑"代表性传承人陈娜担任主讲。课程设置充分体现系统性传承理念:从追溯春秋时期面塑雏形开始,通过"和面三醒"工艺演变展现劳动人民智慧;以《三国演义》《水浒传》人物塑造为例,解析民间美术的叙事语言;通过"福寿三多""麒麟送子"等传统题材,阐释民俗文化中的吉祥寓意。在实践环节,学员们运用新研发的环保彩面材料,在陈老师指导下系统学习"一印、二捏、三镶、四滚"核心技法,现场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具时代特色的生肖面塑作品。
"通过揉搓捏塑,我们触摸到的是穿越千年的文化温度。"学员王女士展示着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感慨道。枣庄市"非遗大讲堂"系列课程采用生动的教学模式结合创作实践,将优秀作品纳入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数据库。后续课程还将陆续推出柳琴戏、伏里土陶等特色项目,构建起立体化的非遗传承体系。